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
0
IT 管理

全字庫與中文系統常識簡介系列 第 2

Apple II 如何成為第一台普及且能顯示中文的家用電腦?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Apple II 如何成為第一台普及且能顯示中文的家用電腦?

Apple II 的開放架構優勢

  • Apple II(1977 發表)是一台 開放插槽設計 的家用電腦。
  • 它有 8 個擴充插槽,允許開發者製作「中文卡」或「字型卡」這種硬體。
  • 相比之下,同時代的電腦多半是封閉設計(字型內建、無法更換),所以難以加入中文支援。

大量廉價的仿冒 Apple II 電腦

  • 讓使用者、學生容易取得廉價的仿冒零組件

1983-02-05/聯合報/02版/

贗品銷售量佔國內市場百分五十 水準參差不齊影響我國商譽至鉅 1983-02-05/聯合報/02版/

據業者表示,國內仿造「蘋果二號」的廠商至少有一百家,其中較有規模的約廿家,其餘的水準參差不齊,有的甚至是家庭式的工場。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,國內零組件工業發達。構成一部「蘋果二號」電腦所需的組件,由許多工廠分工製造;電腦業者買來這些組件後,很輕易的便可組合成一部「蘋果二號」。有些業者的仿冒商品在國外遭到抵制,因此直接將零組件外銷,到國外再組合。 這些仿冒品外銷後,售價通常比外銷的國產電腦便宜百分之卅左右,不僅打擊到國產電腦的外銷市場,更由於仿冒品的水準不一,使得國產電腦的品質,也連帶受到國外消費者的懷疑。

事實上,國產電腦完全是國人智慧的結晶。國內的電腦公司投下大量的資金與人力研究開發新產品,並且將家用電腦賦予中文能力,使它更能適合國人使用。 「蘋果二號」仿冒品出現時,恰值國內取締電動玩具,許多學生將興趣轉移到家用電腦上,更促成「蘋果二號」的大量湧現。有不少研究機構也採用「蘋果二號」的仿冒品,可見它在國內的風行。

中文顯示卡的出現

  • 台灣在 1980 年代初期,有許多廠商開發 Apple II 中文卡。
  • 中文卡的原理是:
    • 卡上放一顆 中文字型 ROM 晶片(例如 16×16 點陣字庫)。
    • 當電腦要顯示中文字時,就從 ROM 讀取對應的點陣資料,再顯示在螢幕上。
  • 這樣 Apple II 就能直接在螢幕上輸出中文字。

根據朱邦復先生的智慧之旅 【三、電腦倉頡、天龍、零壹、漢卡】,講述了這段故事:

蘋果漢卡完成了,林維江又找了一個年輕人侯建耀來,是「佳佳電腦公司」的總經理。他因為抄襲日本的電動玩具發了財,想要轉行,打算全權代理我們的漢卡。
我正為銷售的問題頭痛,因此欣然同意,付了訂金簽了約,侯建耀將這片中文卡命名為「漢卡」。由於他們是破密專家,深悉個中三昧,深怕別人翻製。便在卡上動了不少手腳,既加明膠、又加暗線,把漢卡弄成了一塊硯台。
? 漢卡的售價也高,一片賣一萬八千塊錢,當然比起其他中文電腦而言,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了。但蘋果主機板只賣幾千,比起來漢卡就顯得奇貴無比。為了能讓學生早日接觸中文電腦,我便另外開發了一種學生專用的版本。
正常的漢卡中有三萬五千個中文字形,而學生版中則刪去了近一千個次常用字,售價降為一萬二千塊,一時大受學生歡迎。

仲鼎科技中文卡

註: 圖片引用自 倉頡發明人!中文電腦之父 朱邦復 的1976傳奇

仲鼎科技中文卡

註: 圖片引用自 Oriental Apples

輸入法與應用程式

  • 有了中文字型還不夠,還需要能輸入中文。
  • 早期支援的輸入法有注音、倉頡。
  • 中文卡通常內建輸入法程式,讓使用者能在 Apple II 上打中文。
  • 於是可以中文打字、編輯、列印,比傳統打字機方便許多。

上一篇
為什麼電腦一開始只能處理英文?
下一篇
如何在 IBM PC 上執行中文系統?
系列文
全字庫與中文系統常識簡介4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